<ruby id="1r9dj"></ruby>

<p id="1r9dj"><i id="1r9dj"></i></p><i id="1r9dj"></i>

<form id="1r9dj"></form>
<address id="1r9dj"></address>
<noframes id="1r9dj"><address id="1r9dj"><nobr id="1r9dj"></nobr></address>
<form id="1r9dj"></form>

兩岸夫妻執著“原味”小吃:冀兩岸民眾產生更多的美食交流

2022年06月19日來源: 中國新聞網

將新鮮的生雞切開、腌制,加入土豆粉等食材,經高溫油炸,再脫油,最后拌上九層塔(羅勒),一份外酥里嫩帶香氣的臺灣咸酥雞便制作而成。

“這道地道的臺灣小吃,不僅食材要絕對新鮮,油炸的溫度、時間等也需要精準掌握。”今年49歲、來自臺灣臺北的林進利說。

與林進利一起制作小吃的還有她的大陸妻子任悅。1995年,林進利被供職的臺灣建筑公司派往廈門,認識了同在公司工作的任悅。一年后,兩人結為夫妻,后來便在臺北生活。

幾年前,90歲高齡父親生病住院,讓任悅有了回長沙的強烈想法。“父母親年紀大了,我希望留在他們身邊盡孝。”

“回長沙,我們可以做什么?”夫妻倆認為,這份工作既要是他倆都熱愛的,時間又要相對自在。經反復斟酌,他們決定開一家臺灣小吃店。為此,林進利特意利用空閑時間,去臺北朋友的小吃店取經。

“我當時學做了雙聯圓仔湯、牡蠣煎等特色小吃,后來又學會了臺灣咸酥雞。”林進利介紹,在學習的過程中,發現自己對美食非常感興趣,從此愛上了這一行。

林進利也專程考察了長沙市場。他走遍了大街小巷,發現在長沙完全地道的臺灣小吃并不多。為了迎合消費者,很多小吃的做法都已改良。

“或許,很多大陸同胞還沒去過臺灣,我希望他們能嘗到地道的臺灣小吃。”林進利有自己的堅持,“必須原汁原味。”

2020年8月,林進利夫婦回到長沙,開始尋找合適店面。繁華的地方人流量大,租金太貴;社區中老年消費者偏多,不一定接受臺灣口味??紤]小吃店主要面向年輕人,夫妻倆最終將店開在河西大學城旁邊。

小吃正不正宗,食材是關鍵。新鮮的生雞易尋,但是能給小吃增香的九層塔找起來卻有難度。林進利聯系商家,每周從臺灣空運九層塔,醬油、辣粉等配料也是從臺灣進口。

小吃店除了有招牌咸酥雞外,還制作臺灣大腸包小腸、軟粉甜地瓜條、深海章魚須等特色小吃。剛開業那會,由于沒有知名度,每天只有零散的幾桌客人。幾個月后,口口相傳,生意慢慢地好起來。

“很多學生在我們店吃過之后,主動介紹給朋友,還會在社交媒體推薦。”林進利說,還有外省客人專程奔店而來,這讓他十分感動。

林進利喜歡品嘗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。妻子是湖南人,這也讓他愛上了湘菜。“在臺灣,我和太太經常去一家湘菜館,點剁椒魚頭、小炒黃牛肉等招牌湘菜。來到長沙后,也會去品嘗臭豆腐等小吃。”

“臺灣小吃基本都比較清淡,口味偏甜,而且越到臺南地區越甜。大陸就更加多元化,比如福建和臺灣的口味就很接近,湖南小吃則是以辣為主。”林進利希望,兩岸民眾產生更多的美食交流,這樣能增進了解,加深情感認同。

在林進利看來,開店不是為了賺取多少利潤,重要的是能以這種方式融入長沙。“臺灣小吃就是一種媒介,讓我們和客人成為了朋友,彼此信任。”

林進利夫婦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。夫妻倆有三個孩子,最小的也已上大學。“未來,如果孩子們想來長沙生活、就業,我們也會支持,因為在大陸有很多的機會。”林進利說。

作者:向一鵬 關紫文

北京臺聯動態

通知公告

推薦閱讀

友情鏈接

中央統戰部|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|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| 中共北京市委臺灣事務辦公室| 北京市委統戰部| 新華社臺灣頻道| 人民網臺灣頻道| 中國臺灣網| 臺胞之家| 華夏經緯| 海峽之聲| 你好臺灣網| 中國網| 千龍網| 京臺視點|

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 Copyright ? 2011-2021 BjTL 北京臺聯 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004768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2000582

黄色片在线看
<ruby id="1r9dj"></ruby>

<p id="1r9dj"><i id="1r9dj"></i></p><i id="1r9dj"></i>

<form id="1r9dj"></form>
<address id="1r9dj"></address>
<noframes id="1r9dj"><address id="1r9dj"><nobr id="1r9dj"></nobr></address>
<form id="1r9dj"></form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