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0月02日來源: 中國新聞網
10月1日凌晨5點,就讀于北京高校的20余位臺灣學生來到北京天安門城樓西側觀禮臺觀看升旗儀式。朱賀 攝
“很激動很喜悅,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情。”10月1日上午,現場觀看北京天安門升旗儀式后,臺灣學生陳佳愔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。
當天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,凌晨5點,就讀于北京高校的20余位臺灣學生在全國臺聯組織下來到北京天安門城樓西側觀禮臺,與近22萬現場觀眾及網絡和電視機前的億萬同胞一同觀看升旗儀式。
登上觀禮臺不久,看到清晨第一縷朝霞從東方照射進來,青年朋友們拿起手機記錄這一刻;6時許,五星紅旗冉冉升起,青年們行注目禮,表情認真肅穆;儀式結束,成千上萬只和平鴿飛上晴空,青年朋友一同熱情歡呼。
圖為青年們在觀禮臺上合影留念。朱賀 攝
陳佳愔告訴記者,這已是她第二次來到天安門觀看升旗儀式,每次來都有不同感受;大一臺生李欣樺今年剛來到大陸求學,被現場的氣氛感染,她說,“一生至少要來天安門看一次升旗。”
就讀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臺生陳昊昕10歲時曾到天安門觀看升旗,如今已在大陸度過12年求學時光,他說,感受到大陸對科學技術越來越重視,希望學成后貢獻力量。
活動當天,臺生們來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,參觀了“‘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’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”。朱賀 攝
“等待升旗儀式的過程中,整個天安門廣場擠滿了人,大家都很雀躍、興奮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臺生沈宏叡被現場氣氛感染,他希望未來與更多臺灣青年來天安門觀看升旗。
觀禮結束后,青年們來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,參觀了“‘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’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”。
展覽呈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百余年來的奮斗歷程。其中許多展出資料和文物與臺灣問題相關,如1979年《人民日報》刊載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《告臺灣同胞書》、1988年臺灣返鄉探親團游覽北京八達嶺長城時所穿印有“想家”字樣的衣服、“一國兩制”構想的提出、兩岸達成“九二共識”的經過等,吸引青年們駐足觀看,拍照留念。
圖為臺生參觀展覽。朱賀 攝
步入紅軍長征沉浸式“4D+六面”體驗區,青年們融入紅軍飛奪瀘定橋、爬雪山、過草地等場景中。來到“飛越中國影院”,青年們坐上模擬駕駛艙親歷空間穿越、俯瞰大陸壯美河山,在天山、昆侖山、珠穆朗瑪峰間穿梭,置身壺口瀑布中聆聽黃河呼嘯;也隨大陸的重大工程與項目來到太空與深海,跟隨嫦娥五號見證著陸月球瞬間,化身航天員在太空遙望地球。
“短短十年間,大陸城市發展日新月異,到處都是高樓林立。”經過“沉浸式”體驗,陳昊昕切身感受到大陸的突飛猛進。結合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的奮斗之路,沈宏叡說,祖國大陸從一窮二白走向越來越光明的未來十分不易,每一階段都要攻克重重難關,“最可貴的是這一過程凝聚了每個民眾的努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