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06月30日來源: 北京市臺聯
今年的父親節,想為父親寫點什么,但不知從何說起。的確,這么多年從未寫過父親。對于我來說,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。生父,在我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。那年,大弟3歲,小弟還沒出世,是個遺腹子。父親走的時候年僅24歲。貧病交加,得了傷寒病沒錢治療,斷送了年輕的生命。那時父母,外婆,弟弟在上海市里,只有我和外公在老家浦東。因為苦難的生活,因為父親年輕的生命慘遭不幸,因為我很小就被送到老家,對父親幾乎沒有什么印象,所以想到父親,心里留下的只有痛。小時候,媽媽有時候帶著我和弟弟去看爺爺。偶爾也會去父親老家,那里住著大伯母一家,三叔一家。我想從他們身上找尋父親的影子,可惜還是一片空白!我痛恨舊社會讓我們失去了父親,成為此生最大的遺憾!
后來我們有了繼父,他是臺灣人。早年投身革命。追隨其岳父參加過“二二八”起義,因此遭到國民黨追殺。1949年大陸黨組織營救他們來到內地,從此定居上海。父親想過段時間就能返回臺灣。誰料想一別就是40年!繼父在臺灣有妻子和3個兒女。他走后,家鄉的親人慘遭迫害,被投進監獄,九死一生!
1962年經組織批準他和我母親重組家庭。繼父和我們生活了42年,而我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只有2年。1964年我到北京上大學。40年間只有回上海的時候見到他。他為我們家承擔了一個父親該做的一切。盡心盡責。我感激他40多年里一直關愛著母親,對我們也視同已出。
繼父一生坎坷。年輕時為了革命背井離鄉,妻離子散。40多年后直到兩岸開放他才與臺灣親人重逢。他與發妻及三個兒女終于見面,了卻了他多年的夙愿!我能感知父親很滿足,在有生之年見到了家鄉的親人。我想在高興之余老人也陷入了內疚與苦惱。一邊是臺灣的妻兒,一邊是大陸的親人,誰也不能舍棄!我想他在余生內心是糾結的,生活在矛盾中。這一切都是歷史造成的,誰也沒有錯。從臺灣移居大陸生活的許多家庭都與我家一樣,兩岸都有無法割舍的親情。好在兒女們都已長大成人,彼此都很通情達理,以禮相待!尤其是我母親,特別的善解人意,特別體諒和理解父親,識大體顧大局,給了父親莫大的安慰和諒解。那些年只要臺灣的親人到上海,都會受到熱情接待,像一家人一樣。父母在世時達成共識,安排好了后事。那就是父親離世后把骨灰分成兩份,一份留在上海和母親合葬,另一份帶回臺灣,落葉歸根,入土為安!父母分別于2003年,2004年逝世,按照他們的遺愿合葬在一起,永遠相伴!
繼父是一個平凡的人,他重情重義!我敬重他的為人,謹以此文紀念他。
在京臺胞 陳玲珍
2022年6月19日父親節